省联社聊城审计中心:“大挎包”助力乡村振兴 |
【字体: 小 中 大】 2020年07月03日 点击:次 |
聊城全市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发扬“挎包精神”,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为乡村振兴贡献农商银行力量。目前,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632.02亿元。 特色产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莘县燕店镇素有“中国香瓜第一镇”的美誉,受益于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香瓜种植已成为该镇近年来着力打造的“甜蜜事业”。为支持做大做强香瓜产业,当地农商银行开辟瓜农资金供应绿色通道,创新实施“30大品牌”信贷工程,通过建立“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务实有效、简洁实用”的信贷产品库,开通“电话 微信”申贷渠道及“闪电服务”等方式,满足不同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目前,已为22万户农户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发放涉农贷款99.95亿元。 32岁的杜现德长期从事香瓜经销生意,但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他扩大规模的最大难题。莘县农商银行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详细调查其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情况,及时发放电商贷款60万元,帮助其扩大规模。现如今,杜现德已成为莘农人家生态园、鲜果鲜味、拼多多平台果蔬码头等8家电商平台店主,成功注册“甜瓜哥”“黄瓜哥”等商标,并建立了自己的仓库,通过与当地老百姓签订供货协议,带动百姓增收致富,是“香瓜种植”项目名副其实的示范带头人。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冠县前社庄村村民依靠种植黄瓜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这里建有辐射大半个中国的黄瓜交易市场。市场内,经纪人许有高正在忙前忙后,过磅、装车、付款,不一会儿便大汗淋漓。 “多亏了农商银行‘收菜宝’,再也不用收现金了,现在收起钱来又方便又安全。”一位黄瓜收购商说由于市场地处乡村,结算以现金为主,频繁的现金交易曾给商户带来极大不便。为此,润昌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了线上支付结算平台——“收菜宝”,让偏远乡村也能享受到快捷高效安全的线上支付服务,同时通过设立自助银行,配备智慧柜员机、存取款一体机、农金通等电子机具设备,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广大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金融业务,全面满足村民的金融需求。目前全市农商银行系统电子机具布放已覆盖135个乡镇、6263个行政村。 金融助推脱贫攻坚。 格润莱福农场是临清市刘垓子镇重点打造的脱贫产业、富民产业,主要经营韭菜、菜椒等蔬菜的批发和出口,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多亏了农商银行帮我拓宽销售渠道,蔬菜才没烂在地里,没有农商银行的金融扶贫政策,农场也不会有现在的规模。”负责人于保海说。原来疫情期间,该农场蔬菜大量滞销,资金链断裂,经营出现极大困难。了解到农场的实际情况后,临清农商银行第一时间上门对接,及时发放贷款200万元,并广泛发动爱心助农活动,帮助农场渡过难关。如今,于保海的农场面积已达到600余亩,建有高标准蔬菜大拱棚33个、智能联动温室2个,带动8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脱贫。 临清农商银行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对接,落实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等扶贫优惠政策,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网格化服务,运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目前,累计发放各项扶贫贷款2亿元,累计安置就业1010户、带动创业1232户,有力助推贫困农户脱贫增收。 定制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东昌府区赵庄村是传统的蔬菜种植村,在推广高标准蔬菜种植大棚过程中,村民遭遇资金和技术难题。 为支持当地群众做大做强大棚种植,聊城农商银行结合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根据“一村一策、一村一方案”的原则,为赵庄村量身打造金融服务方案,并通过组织农户赴寿光、莘县等地学习,聘请专家授课,现场会推动等形式,全流程服务、全环节引导,帮助村民转变发展思路,为有思路、有技术的村民搭起致富平台。今年以来,累计为该村授信300万元,用于支持村民进行升级改造,帮助建起冬暖式大棚31座。 聊城全市农商银行重点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推动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产业发展等工作,精准对接农户需求,“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全面推进5个省级、11个市级、131个县级样板的建设进程。同时与各县级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乡镇政府(街道办)、村“两委”派驻挂职服务人员429名,以299个乡村振兴样板村为突破口,全面推行整村授信。目前,全市已完成整村授信行政村3331个,授信户数47.37万户,授信金额373.38亿元,用信243.83亿元。(葛聪妍 于德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