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临沂审计中心:3000亿助力乡村振兴
 【字体: 】 2023年05月19日 点击: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

  作为以支农支小为市场定位的金融机构,临沂辖内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聚焦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主战场”,探索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2021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和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市农商银行认真落实协议内容,持续下沉服务重心、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助力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协议签订以来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市12家农商银行累计投放贷款5014.21亿元,贷款规模增加554.07亿元,其中累计投放涉农贷款3046亿元,为全市经济平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下沉服务重心 填补普惠金融“空白地”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初夏的五月桃红李白、柳绿鹅黄,费县方城镇良村的水果蔬菜大棚内一片收获的美景。瓜农们都忙着摘瓜、卖瓜,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大片大片的瓜田对面是费县农商银行方城镇良村沂蒙金融超市,上午时分,金融超市内人头攒动十分忙碌,大厅里坐满了排队办业务的村民。“他们都是早晨卖了瓜接着来存钱的,我陪老哥哥来改密码,顺道取点钱,过几天摘了杏就要上肥,得提前准备着。”74岁的刘士德家里种了几十亩杏,他特意赶在上午9点来办业务,一是错开早上瓜农存钱的高峰,二是要跟忙了一早上的老伙计们聊聊天。

  胜良村沂蒙金融超市就开在田间地头,超市负责人姜云飞是费县农商银行农金员,他就住在村里,为村民提供24小时服务。“以前办业务要去方城或者薛庄,得跑好几十里路,有时候营业厅忙了还得再排半天队。现在金融超市就在家门口,存钱、取钱、交医保、交电费都能办,哪怕下班了也照样给办业务,非常方便。”刘士德说,有了家门口金融超市,他们再也不用跑腿、费时了。

  2021年以来,全市农商银行不断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建立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乡村振兴服务网络,在乡镇农村设立营业网点278个,在偏远地区设立普惠金融服务站5460个,升级建设“沂蒙金融超市”955处,选派1408名客户经理定期驻村办公,组建365支移动服务队,配备8辆流动银行服务车,327台移动柜组,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现代化的金融服务。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全市农商银行利用营业网点多、服务设施齐全的优势,积极配合团市委在费县、平邑、罗庄等地建设8处精品乡村振兴青年人才服务站,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台账,主动挖掘乡土人才,打造青年创新创业专属阵地,并提供研讨交流、技能培训、创业指导、信息服务、网上商城购销以及信贷资金等一揽子综合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推进金融创新 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初夏时节,兰陵鸿强种苗科技示范园的现代化育苗大棚内,2000多平方米的黄瓜种苗一字铺开、蔚为壮观。兰陵县素有“山东南菜园”之称,而从这宏大的育苗基地便可见一斑,示范园年综合育苗能力达1.2亿株,是鲁南苏北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育苗工厂,源源不断为“山东南菜园”提供优质蔬菜种苗。

  菜园泛绿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近年来,全市农商银行积极融入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涉农领域金融供给,助力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实施。

  “兰陵农商银行近500万的信贷支持给了我们很大的发展动力。”兰陵县鸿强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鸿雁”人才郭军见说。据了解,兰陵农商银行紧密贴合乡村振兴“四雁工程”创新定制金融产品,有针对“田秀才”“土专家”等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贷”;有针对“雁阵”的“宅急贷”“大棚按揭贷”;有针对“归雁”人才的“思乡贷”……其中“思乡贷”被评为“全国农村金融十佳服务乡村振兴产品”。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动力。在蔬菜产业链的另一头——预制菜生产企业兰陵县成大食品厂,因订单增加而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资金紧张,兰陵农商银行及时注入500万流动资金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也为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发展贡献了金融力量。

  创新赋予金融实践“生命力”。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当中,全市农商银行深入践行“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使命和担当,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产业布局,创新乡村振兴“五大系列”80余款专项信贷产品,精准满足涉农主体资金需求,为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加速科技赋能 织密乡村振兴“服务网”

  “这个贷款不一样,利息低,不用找担保人,手机一点就能到账,用着舒心、省心、放心。”退伍军人林凡杰在河东区五金市场从事管道工程建材经营,因压货资金需求量持续增大,原来的授信额度已经不能满足他的资金需求。林凡杰通过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在惠农产品专区发现了适合自己的“退役军人创业贷”,在平台提交了贷款申请,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立即进行了线上评级授信,当天为他办理了40万元的贷款,还能享受贴息政策,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线上办贷是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的金融服务功能之一。该平台能够与政务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实现贷款申请、受理、发放全流程线上化,客户足不出户即享“一点即贷”,平台定制了988款专属金融产品,精准满足各类客户个性化金融需求,实现了金融惠民服务全覆盖。

  平台是百姓获得信贷的便捷工具,也是获取非金融服务的有效渠道。兰陵县卞庄镇四村的菜农杨爱民通过这个平台的“供求发布”模块,联系到了蔬菜供销商,将自家原本滞销的5000斤莴苣顺利销售出去。为有效拓宽“农用物资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渠道,平台研发了“乡村大集”模块,农户、经销商和企业均可以在平台发布农副产品供求信息,实现农产品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

  如何让农村金融供需更畅通,让普惠金融惠及更多老百姓?临沂辖内农商银行着力增强科技赋能,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渠道供给能力,上线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目前注册用户突破105万人,累计为20万人次提供金融业务、党务村务、房产评估、产品供需、招聘求职等一揽子综合服务,发放贷款230亿元,有力推动了数字普惠金融建设。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力发展线上金融服务是近年来全市农商银行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实施首问负责、限时办贷机制,落实“无纸化”办贷,优化办贷流程,实现服务效率倍速升级,让百姓乘上科技发展、普惠金融的高速列车,感受指尖上、家门口的金融服务。(吴付仁 王宗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