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农商银行:“文艺百村行”——戏韵里的金融暖光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08月29日 点击:0次 |
夜幕降临,蝉鸣渐歇时,寿光市台头镇大坨村的文化广场便热闹起来。晚风拂过,刚从大棚里赶来的村民们攥着沾着泥土的手,搬着小马扎陆续聚拢,孩子们在广场上追逐嬉闹,等待着一场特别的“文化盛宴”——寿光农商银行“文艺百村行”活动的开场。 点亮乡村文化灯盏 舞台上,灯光渐亮,锣鼓声骤然响起。寿光本地的京剧班子率先登场,京剧选段一开口,便引来台下阵阵喝彩。 卖水果的张大叔放下手里的活儿,凑到前排看得入神;纳鞋底的李奶奶跟着节奏轻轻点头,嘴里还哼着熟悉的调子。这场融合了戏曲、歌舞、小品的演出,是寿光农商银行专门为村民们量身打造的,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气息。 在演出间隙,一抹亮眼的“红马甲”穿梭在观众中间。寿光农商银行田柳支行的“金融志愿者”们正忙着发放宣传资料,他们走到看演出的大爷大妈身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存款保险知识:“您存的钱,50万以内都受国家保护,放心着呢!”遇到正在讨论孩子学费的年轻夫妇,志愿者便递上贷款宣传页,介绍“手续简便、利率优惠,不耽误孩子上学”的贴心服务。 同样的热闹场景,也出现在寿光市羊口镇杨庄村。“大家看这个小品,说的就是有人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的事儿……”舞台上,由农商银行员工自编自演的反诈小品正在上演,夸张的表演、贴近生活的剧情,让村民们在笑声中记住了“凡是让你先转账的,都是骗子”的反诈口诀。 演出结束后,村民们围拢过来,有的咨询社保卡激活流程,有的打听小额贷款政策。种大棚的赵大哥笑着说:“你们这活动真好,既看了戏,又学了知识,俺们就需要这样的服务!” 浇灌产业成长花 “文艺百村行”不仅带来了欢声笑语,更带来了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及时雨”。在寿光市古城街道垒村,一场演出结束后,寿光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找到了村里的西红柿种植大户。 “王大哥,听说您想扩大种植规模,资金方面有啥困难不?”客户经理递上一杯水,开门见山地问道。王大哥挠了挠头:“想建一个新棚,还得买些新设备,手头确实有点紧。”客户经理随即介绍起“备用金e贷”:“这款产品不用抵押,利率也低,最高能贷30万,随用随还。” 王大哥听后眼睛一亮:“真有这么好的事?”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他当天就通过手机银行提交了申请,没过两天,2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如今,他的新棚已经建起,预计今年能多赚不少钱。 像王大哥这样受益的农户还有很多。寿光农商银行结合“文艺百村行”活动,深入了解各村的产业特色和农户需求,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信贷产品,为寿光的蔬菜产业、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织密便民服务网 “大爷,您的社保卡在这里刷一下就能查询余额了。”在寿光市洛城街道董家庄后村的活动现场,寿光农商银行“移动办公桌”旁围满了村民。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为大家办理社保卡激活、水电费代缴等业务。 卖农资的陈大姐拿着手机过来:“姑娘,帮我看看这个收款码怎么弄,有时候收账不方便。”工作人员耐心地教她开通了聚合支付收款码:“这个码支持微信、支付宝、云闪付,收款直接到银行卡,还能实时到账。” 从文化惠民到金融助农,从便民服务到产业扶持,寿光农商银行的“文艺百村行”活动就像一条纽带,把金融服务送到了村民家门口,融入了乡村的烟火气中。那些在演出间隙传递的金融知识、在田间地头落实的信贷支持、在农家小院提供的贴心服务,正汇聚成一股暖流,滋养着乡村振兴的沃土,让乡村的明天更加美好。(尹静 赵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