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商银行各项贷款超2万亿元 各项存款超3万亿元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枣庄农商银行:助农新举措,共绘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字体: 】 2025年09月12日 点击:0

  9月的枣庄,秋高气爽,碧空如洗。山亭区北庄镇洪门村王光亮的葡萄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傲立枝头。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农商银行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及时解决资金难题,帮我有效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高果品产量。”谈及葡萄种植经历,王光亮内心喜悦溢于言表。

  这是枣庄农商银行派驻村居“金融助理”积极融入当地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镜头。截至目前,该行零售贷款余额191.28亿元,较年初增加11.58亿元。

  重心“下移”,擦亮“地标”名片

  享有“葡萄世博园”美称的山亭区北庄镇洪门村,有着葡萄种植的传统优势,葡萄种植成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村民王光亮在扩大规模种植时急需资金5万元,枣庄农商银行驻村“金融助理”在走访了解情况后,及时为其办理所需贷款,解决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结合该村葡萄种植周期及特点,枣庄农商银行驻村“金融助理”积极与村委会一道,全力组织开展“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村”建设,积极引导全村广大农户嫁接改造老劣葡萄品种,引进黑提、红提、马奶子、美人指等名优葡萄产品20多种,帮助扩大葡萄种植面积1200余亩。“洪门葡萄”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该村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中国传统村落”和“美丽宜居村庄”等称号。

  该行紧跟当地乡村振兴战略步伐,主动融入村居工作,在组织员工到全辖脱产挂职金融专员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实施派驻村居“金融助理”战略,组织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对接组织部门和各镇街,分别落实派驻村居“金融助理”相关工作及聘任等,并在各村居公开栏公示,有效形成“联动为民效应”,全面助推乡村振兴。

  资源“下倾”,创新“要素”赋能

  强化金融服务保障,整合倾斜相关信贷政策资源,创新推出“农耕e贷”“高标准农田贷”“强村贷”“设施农业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并融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及村居经济发展布局,有效精准匹配和满足农户资金需求,助力“田间经济”迸发新活力。同时,通过组织派驻村居“金融助理”举办“金融夜校”、发放“贷款明白纸”、开展登门宣讲等形式,深入做好相关信贷产品解读和金融服务。其间,发放相关“贷款明白纸”15000余份,举办“金融讲座”200余场(次),切实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渠道。依托相关平台系统,通过组织实施移动终端现场化办公模式,建立细化网格内客户信息台账,并开通服务直连专线,完善即时线上受理等一系列操作规范,优化业务流程,有效破除客户融资壁垒,着力提升用户体验。目前,该行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56.26亿元,较好助力一方农民增收致富,扎实把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书写在希望田野上。

  链条“下延”,多维“渗透”发力

  “好的,又进了一个3分球!”在枣庄市山城街道办事处东鲁社区文体广场,一场社区居民篮球赛正在进行。球场上比赛十分激烈,场地外农商银行“金融助理”也没闲着,正热情地解答着居民的各类问题。而这种公益活动,在“金融助理”到位后,越来越频繁。

  社区负责人高安红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有效发挥村居与农商银行驻村‘金融助理’联动服务优势,从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致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不断优化社区服务和完善各项配套设施等举措,全面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这是枣庄农商银行派驻村居“金融助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助力村居自治体系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又一具体实践。

  围绕服务村居治理体系建设,该行积极实施“村居治理+信用体系+普惠金融”体系服务,开启“金融服务+信用融资平台”预授信模式,根据居民信用等级以及参与公益事业服务活动积分等,实行综合化评价、差异化预授信,全力打造良好社会信用体系及营商环境,全面助力村居治理效能,不断增强广大居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先后组织发放信用贷款1.8亿元,切实筑牢信用建设根基。

  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延伸服务链条,组织制定《关于建立金融专员、金融助理“现场服务对接日”工作机制方案》,建立优化与辖内居民、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对接交流机制,并积极深化与各镇街商会、青年企业家商会、女企业家商会等动态联席会议制度,现场把脉问诊,“一对一”做好商会会员“融资顾问”专属服务,提供定制化融资方案,确保金融服务精准直达。其间,先后组织开展信贷产品推介会100余场(次),现场预授信2.1亿元。(成纲 吴晨 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