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挎包”优良传统系列报道(114)| 支农路上绽芳华 闫莎莎 |
【字体: 小 中 大】 2023年01月19日 点击:次 |
--记汶上农商银行白石支行客户经理 闫莎莎 每一代人,青春的打开方式都会有些不同。但有这么一群人,无论是哪一代,他们的芳华都在乡村绽放。他们,就是“大挎包”优良传统的践行者和弘扬者:老一辈的“农信人”,新时代的“农商人”。 有干劲,有韧劲——90后青年党员、汶上农商银行客户经理闫莎莎,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大挎包”优良传统。 作为党员的她始终将“为人民服务”刻在心头,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基层工作。参加工作八年来,她一直扎根农村,始终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金融支农路上。她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排客户所忧,为当地“三农”带来了最贴心的金融服务,收获了村民和客户的一致好评。 “不用叫我闫经理,叫我莎莎就行!”这是她的口头禅,也是村民们最爱听的一句话。认识她的人都会亲切的叫一句“莎莎!”。 “没事儿,都是应该做的” ——有干劲,是她对工作的态度 她工作的地方是白石镇,位于汶上县的最北部,这里有独特的石材开发产业,同时也是当地生态环境最差的地方。 炎炎夏日里,她常常顶着满含粉尘的空气外出考察贷款、对接业务;数九寒天里,石材工业园区结冰路滑,她仍然脚踏平底鞋走进矿区进行实地调研。 她走遍了辖区内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条街道,就是为了把每一件事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每次入村对接客户,老远就有村民热情的打招呼。她总说,她最大的收获不是业绩,而是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有贷款需要的客户,只要符合条件,她受理后基本都做到当日考察次日放款,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优秀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质。 客户老张一家常年在济南打工,因需要装修房子,找到了闫莎莎申请贷款。通过考察,她了解到该贷款符合线下办理条件,但老张及其配偶工作非常忙碌,只能有一人回家签字,另一人照看摊位。她为减少客户疫情期间往返次数,加班加点整理贷款资料,第二天一早便赶去济南上门办理手续,下午便把贷款发放到了客户的账户中。 由于常年与客户打交道,她了解每一名客户的性格特点,她相信与客户的感情是培养出来的。无论是对接存款还是考察贷款,无论是服务农户还是调研商户,她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只要稍一有空,她就会出去走访。任职客户经理岗位以来,她经历了客户对她从百般挑剔到认同理解;感受了客户对她从不屑一顾到真诚关心,从阻挠到帮助。每当有人问莎莎,你这么年轻,又是位女士,每天在外面跑不累吗?她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事,都是应该做的。” 有一位客户的业务是借新还旧贷款,个人信用处在不良的边缘。她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客户的经营情况越来越好,于是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为客户办理还后再贷业务,引导客户信用逐步变优变良,现在,这位客户不但信用良好,在农商行还有了资金沉淀。诸如此类的例子,在她管理的客户里,还有十几个。 付出就会有回报,闫莎莎管理的贷款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经得起考验。截止目前,她管理贷款387户,余额8312.11万元,到期贷款收回率99.9%,个人揽存余额642.27万元,其新增业务量占到所在支行业务的50%以上。2020年,她的个人业绩在全行排名第一。 “我多做点,客户就可以省点” ——有亲劲,是她对客户的态度 每当节日来临时,她都会通过短信、电话、登门拜访等方式及时向客户送去祝福;当客户生病时,她会及时送去关心;当客户遇到困难时,她会竭尽所能提供帮助。 客户王某是一个个体养殖户,在白石支行贷款8万元,还款一直正常。突然有一个月贷款利息没有还,她便给客户打电话,但一直无法打通。第二天她便去了王某家里,原来是因为小孙子生病了,王某一直忙着照顾没顾上。她看到孩子身上的衣服都是脏兮兮皱巴巴的,次日,她便拿着自己儿子的一些衣服、玩具、书籍送到了王某家里,王某很是感动。 上门服务对她来说已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泥泞小路还是柏油大道,只要客户不方便来,她都会开车去客户家里办理。 “莎莎,来来来,过来看看俺们的社区,一会得带你去俺的新房子里看看”。闫莎莎外出走访客户,还没进社区,就有人迎了出来。原来,这里的许多村民正是因为她的支持帮助喜迁新居。棚户区改造是白石镇近两年的大工程,让棚户区老百姓脱离棚户区住上楼房成了当务之急。眼见社区平地而起,美好的生活近在眼前,许多老百姓因没钱补缴价差、没钱装修而一筹莫展。她了解到情况后,多次上门拜访该村书记,主动为老百姓解决资金问题。为尽快让村民们住上新房,她连续加班,有时候午饭也一拖再拖,一直忙到下午下班,都没有吃上一口饭。整整一个月时间,她一天都没有休息,为110余户村民发放贷款980万元,为村民早日搬新房、住新家帮了大忙。 在长期的一线服务工作中,她始终树立客户第一的理念,视客户为亲人,把客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竭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务。每当同事劝她要多休息,她都会说:“我多做点,客户就可以省点时间”。 “谁说女子不如男” ——有韧劲,是她身上最闪亮的品质 瘦小的身躯,大大的能量。 作为一个女人,她承担着妻子、母亲、女儿的多重角色,承受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作为一线员工,她从村居到社区,从市场到企业,每天奔波在一线,加班加点是工作常态。 作为一名青年共产党员,她始终把服务放在心头,即使是休息日,只要工作需要,总是随叫随到,没有一句怨言。 有人说,她根本不像一个90后女孩。 她曾经为了收回一笔不良贷款,在寒冬腊月,下班后独自去借款人家里做工作到深夜,最终借款人被感动,该笔贷款成功收回,等她回到家时已经11点多了,冰凉的手脚好长时间才暖过来。第二天晨会,同事问她,独自去客户家里,晚上11点多回家,你就没想过你的安全问题吗?她说,不是不想,而是顾不得想。 她的客户里有一位大哥是有名的“欠息专业户”,因为家庭困难,一直以来,利息很少能够按时缴纳,贷款到期后,这位大哥因为在外打工手臂受了伤,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也想走上“赖账”之路。她得知以后,当天就去超市买了营养品去了客户家中,劝慰客户,但客户并不领情。这时候的她并没有放弃,连续几天走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客户很是感动,也表示配合办理手续。当天晚上她就到客户家里上门办理了手续,等贷款审批完,她开车亲自把客户带到营业网点办理转贷,办完业务又开车把客户送回家。从此,该客户每月按时还款,从来没有拖欠。 她深知与客户打交道,就要从心开始,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赢得客户对我们的信赖与尊重。为责任,她鼓足勇气,终撑起一片最美的晴空。为担当,她信念不移,赢得一方客户的信赖。 她的管片中有一个村庄,她接片时有十几户贷款都是逾期“常客”,利息也从来不按时交。在她最初与这些客户打交道时,客户说话非常难听,不讲道理。为了清收逾期贷款,她被气哭了好几次。那时候,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客户经理,一个女孩子,被客户指责、不理解,心里全是心酸与委屈。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只要有空就去客户家里走访,每年贷款到期时,她都是抱着复印机、拿着贷款合同,亲自上门去客户家里签字办手续,通过两年的努力,客户终被她打动,由原来的不按时交利息到现在主动按时交息。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莎莎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个挎包、一个算盘、一个账本,承载着一代人的历史。时过境迁,一个挎包、一部手机、一部终端,新时代的“挎包”走上历史舞台。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精神,是服务“三农”的初心。 多少个夜晚,闫莎莎趴在电脑前一字一句地写报告、录系统,践行“当日事,当日毕”的工作原则,一丝不苟兑现对客户的承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她生于农,报于农,日复一日,坚守初心,走遍田野乡间,帮扶万千乡亲。她就是这样的人,默默传承着“大挎包”优良传统,不敢松懈,不曾歇脚,只争朝夕。 采写人员:张意松 单位:汶上农商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