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弘扬“大挎包”优良传统系列报道(109)| 从田间地头走进百姓“心头” 王怀玉
 【字体: 】 2023年01月13日 点击:

 --记莘县农商银行董杜庄镇支行客户经理  王怀玉

  “大个儿,这么热的天儿,又来村里送服务啦!”

  “大个儿,你快来帮我瞧瞧,这个短信啥意思啊?”

  “大个儿,咱们那个贷款真好用啊,审批快、利率低,我这新大棚很快就上马咯!”

  ……

  2021年6月11日下午四时许,天气依然是闷热难耐,村民们躲过中午最毒的日头,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准备到田里继续劳作。刚一出门,大家就碰到了前来走访的王怀玉。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大个儿”,他是村里的常客,也是村民们的“老熟人”,一见到王怀玉,大家纷纷走上前,或是打招呼,或是询问,或是咨询业务。

  从农家走出的王怀玉,怀着最本真的热忱服务“三农”,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大个儿”。从踏入农信社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将老一代农信人的“大挎包”优良传统“大挎包”优良传统当作自己的工作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走近百姓身边,用一点一滴的优质服务走进了百姓“心头”。

  出身“草根”——

  他毫不自馁,严于律己修炼“内功”

  熟悉王怀玉的人都说,他身上永远有股子“虎”劲儿,充满了热情与真诚。王怀玉,生于1981年,在十几岁的时候因不爱学习,早早地辍学步入了社会。“离开学校后,我才发现,没有知识,在社会上有多艰难。没办法,我就从最基层开始干起吧。”王怀玉回忆说。

  从刷墙、刮腻子的小工干起,王怀玉凭借自己干活认真又能吃苦的拼劲儿,慢慢地组建起了自己的装修队。刚刚十八岁的他,就带着几位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们,干起了包工装修的生意,在那个还都不是很富裕的年代,他成了年轻的“小老板”。几年间,王怀玉积累了丰富的基层经验,对老百姓的生活日常有了亲身体会。2006年,他放弃经商,踏入农信社,干起了临时工,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历程。

  特殊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赋予了王怀玉服务群众、亲近百姓的先天优势,却也给刚刚进入农信社的他带来了一些不足与失落。他回忆说:“那时候,我当时一起干活儿的朋友们都羡慕我,有了工作,成了上班族。但是,我自己心里知道,当时的我,有多少的不足。没有文化,知识积累少,跟不上步伐,从进入农信社第一天起,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深知自己文化水平低的王怀玉,一边劝自己“先天不足,后天补齐”,一边抖擞精神,充分利用工作闲余时间,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专业知识,练习操作技能,弥补能力不足。

  当时,正值二十几岁贪玩儿的年纪,经历过社会历练的王怀玉,也收获了许多同龄的好朋友、好伙伴,经常约他一起聚会。面对昔日小伙伴的“诱惑”,王怀玉紧握手里的书本,坚定地一次次拒绝了他们,抛却了一切杂念,一心地扑在了书本上。“那时候,我一心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一字一句地往脑子里塞业务知识,不懂的就问同事。那时候大家都怕了我,一见面,只要大家有时间,我就抓住他们问东问西。”

  正是靠着这份执着和努力,王怀玉通过自考获得了大专、本科学历,并于2013年通过考试,成为了农信社正式员工。王怀玉曾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抄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小草因为永不放弃,才从星星点点的渺小,汇成一片绿意大地;瀑布因为永不放弃,才从滔滔不绝的水流,聚积成海洋;山丘因为永不放弃,才冲破阻碍,变成一座群山。”每次打开笔记本,他都要默默地读上一遍,为的就是加深印象,做到知行合一。成为正式员工后,王怀玉也没有放松自己,坚持挤时间、勤学习,不断进步,他先后从事出纳、储蓄会计、客户经理岗位,辗转六家支行担任会计主管,2019年任董杜庄支行副行长。

  满身“土味儿”——

  他扑下身子,成为村民的“老熟人”

  谈起对王怀玉的印象,很多人用“土”来夸赞他的朴实。初见王怀玉是在董杜庄镇肖郭庄村的大棚里。夏日下午五点钟的大棚里,温度依然很高,常人难以忍受,王怀玉却藏身枝蔓间,与农户郭传涛一起查看豆角的生长状态。

  接近四十度的密闭空间下,不到十秒,汗水就布满脸颊,他却纹丝不动,和郭传涛聊了起来。肤色相近,汗水滴在一起,如果不是看到他身上穿着工装,肩膀上挎着印有“莘县农商银行”的大挎包,很难相信,他是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用郭传涛的话说:“感觉王经理不像吃公家饭的人,庄家活儿讲得头头是道儿,每年一个棚挣多少钱,比我们算得都准,一看就是认真实诚的人。”

  郭传涛一边说着,一边在自家刚建成一年的蔬菜大棚内忙着采摘豆角。这是一座长233米、宽24米的现代化钢架大棚,占地8亩,2021年种的第一茬蔬菜是冬瓜和豆角,已经带来近二十万元的净收入。

  郭传涛经营大棚种植十多年,原来有三个小型蔬菜大棚,主要种植冬瓜、黄瓜、豆角等作物,一年收入10万元左右,利润大约7万元。看到村里陆续新建了一些现代化的钢架棚,郭传涛打算对自家大棚进行升级改造,协商好了土地,资金却出现了缺口:规划建设的钢架棚大约需要投入近40万元,因为家里新盖了房子,尚有二十多万的资金缺口。

  一方面缺资金,一方面又担心改造了大棚,收入没有了保障,郭传涛陷入了两难。王怀玉走访中了解到他的情况,一边开导他说“别家都成功了,咱们有经验,有力气,还能赔了啊!”一边给他算了一笔账,让他放宽了心。经过实地考察后,王怀玉向其推介了“鲁担惠农贷”,只用了3天时间便为其办理授信30万元。贷款到账后,郭传涛吃了“定心丸”,购置了建棚物料,不久一座现代化的高温大棚拔地而起。“新建的钢架棚,种植面积大,温控功能好,一年能种三茬蔬菜,比普通的小棚多种一茬,正常行情一年收入30万元,利润超过20万元,预计用不了两年就能回本。”谈到自家的大棚经营,郭传涛信心满满地说道。

  像郭传涛一样的客户,王怀玉仅“鲁担惠农贷”就办理了240户、6000余万元,帮助150多户种植户完成了大棚的改造升级。

  “我觉得要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像老一辈农信人那样,真正扎下根去,说‘土话’,走‘土路’,用“土法”,让老百姓一听就懂,这样才能和我们走得近。”王怀玉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出身“草根”,带着天然的“土”劲儿,他一心扑在了群众中,用群众习惯的方式与群众交流,倾听群众需求,真正架起了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用满身“泥土味”筑牢了农商银行与群众之间的“鱼水情”。

  常怀“责任心”——

  他脚踏实地,做百姓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心中的认识,不能只装在脑袋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到实践中去。王怀玉深知,工作在第一线,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农商银行形象。他时刻提醒自己,责任心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更好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董杜庄镇是著名的西瓜之乡,全镇瓜菜种植面积已达4万亩,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西瓜种植20万余亩。传统的西瓜拱棚虽然建设成本低,但大棚低矮,无自动化装置,费工费力,种植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不算很高,抗自然灾害能力也差。近年来,该镇不断推进辖区瓜菜种植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种植户实施大棚更新换代工程。

  到董杜庄支行担任客户经理后,王怀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了解种植户的大棚改造资金需求。他挎着手提包,随身携带办公物件,每天行走在田间地头,进棚区、访农户,有时一头钻进大棚,和农户朋友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出来时已是满身尘土两脚泥。

  经过实地了解,他发现新式钢结构棚强度高、抗压能力强,可配备自动化装置,自主温度调控,省工省力,保温效果好,种植期长,能够实现蔬菜的提前、错峰上市,经济效益明显,很多大棚种植户有意向建设新式钢结构棚,但奈何建设成本高,每亩需要投资5万元,一个标准化大棚动辄30多万,一般农户难以承担。

  靠着从田间地头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他打破农户需求与银行服务的不对称,快速确定每一个客户适合的贷款产品。他常说:“客户有需求,我们没门槛,我要做的就是把合适的产品送到适合的客户手中。”凭着自己的热忱、专注、高效,王怀玉担任董杜庄支行客户经理不到两年,已经跑遍了他所管辖的村村落落,先后帮助700多户农户解决了资金需求,他也成了周边群众离不开的“大个儿”。

  同样,在王怀玉的帮助下,董杜庄镇许多个体工商户也获得了全新的生机。“多亏农商银行王经理去年为我办理了复工复产贷,今年我这生意才保持这么红火。”如今,董杜庄镇李家村个体工商户李瑞飞每当谈及自己的农资生意,就会提到王怀玉为其办理的复工复产贷。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辖内个体工商户遭受严重影响,复工复产困难重重。一边是农商银行推出的复工复产贷,一边是疫情影响下个体工商户的心急如焚。王怀玉眼看着平日热闹非凡的“沿街商户金融服务交流群”一片沉寂,他能感受到这种集体失语背后的内心煎熬。“我们的专属产品优势明显,可以减少资金使用成本,有效增强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信心”,带着这种想法,王怀玉开始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对接沿街商户。

  王怀玉先是骑着自行车,把董杜庄镇驻地的沿街商户走访了一遍,能见到经营者的,面对面介绍复工复产贷产品政策,并拿出自己平日整理的客户营销清单,筛选出从事个体经营的客户群体,逐个电话对接,又把微信群内的商户逐个添加好友,同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拍照在朋友圈、微信群进行转发,让个体工商户第一时间了解到复工复产贷专属产品。

  “你好王经理,我刚刚在微信上看到了咱们农商银行推出的复工复产贷,利率非常低,我是在咱们董杜庄街上开餐馆的,请问我可以办理这个贷款吗?”……功夫不负有心人,面对纷至沓来的贷款申请,王怀玉把客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秉承着让客户少跑腿、最多跑一次的原则,他白天上门跑客户,晚上加班整理手续,答应客户两天办完的,尽量当天办完。疫情期间,先后为115户个体工商户办理复工复产贷853万元,“雪中送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我的想法很简单,把客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就一定能办好。” 2021年4月份,王怀玉在全行“用心学党史 真心办实事”三项实践活动启动会上这样讲到。他用最朴实的语言,表露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展现了农商银行作为服务“三农”主力军的责任与担当。

  采写人员:尹腾淑 李书董 单位:莘县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