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农商银行:助力禽类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11月01日 点击:次 |
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是临邑县的传统优势和重点培植产业。该县以禽类加工最为突出,形成了集种苗孵化、养殖、宰杀冷藏、熟食加工为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是国家级鱼鸭混养一类标准化示范区,有“中国鸭蛋之乡”的美誉。 临邑农商银行聚焦禽类加工全产业链发展融资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信贷激发龙头企业支柱引领、助推大场大户辐射带动、扶持小农户跟随融入,构筑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特色金融服务模式。今年以来,支持涉农主体6834户,贷款金额达35.86亿元。 坚持因企施策,赋能“链主”—— 在山东惠生食品有限公司近6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多条流水线有序运行,数百名工人将倒挂在流动架上的肉鸭按照不同部位切割分离,然后装箱打包送入冷藏库。 作为产业链龙头企业,惠生食品专注于优质禽类产品产业化,融合孵化、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为一体,年产冰鲜及速冻食品8万吨。 2022年,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被纳入县域重点培植产业,该公司紧抓“政策东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更新生产线,产业规模亟需扩张,资金周转问题也接踵而至。 关键时刻,临邑农商银行实地跟进对接,主动送“贷”上门,经过短暂的资料收集、审查审批等信贷流程后,成功为惠生食品投放信贷资金500万元,助力企业资金无缝衔接、顺利生产。 临邑农商银行聚焦禽类加工产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绘制产业链上下企业分布图,建立产业集群融资需求“白名单”,开展名单制上门式对接服务,实现金融“单户服务”向“集群服务”转变。 大力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普惠小微信用贷”等特色信贷产品,落实“一企一策”,有效解决龙头企业在转型升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资金周转难题,助推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累计向禽类加工链主企业投放贷款1.25亿元。 做实整链授信,激活“链节”—— 饲料加工作为产业上游的重要一环,企业能否稳定提供高质量、多品类的饲料产品牵动着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在临邑合创饲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响声轰鸣,叉车来回穿梭,一袋袋成品整齐地摆放在一边。 在禽类养殖中,养殖者一般将喂养过程分3段,每一段所用的饲料均不相同。临邑合创饲料有限公司为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不断增加规模,不仅购进先进水平的饲料机械设备,还对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 在得知企业投入持续增加,流动资金出现暂时性紧张的情况后,临邑农商银行立即与企业对接,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高效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为企业完成了500万元信贷资金投放,帮助企业生产优质、价廉的饲料产品,有效满足了当地禽类养殖精细“口粮”的要求。 “农商银行的调研活动是精准且高效的,500万元的信用贷款犹如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生产。”临邑合创饲料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胜说道。 临邑农商银行强化链式思维,通过禽类加工打通饲料、调味品和物流等产业的“一条龙”金融服务,开展“整链授信”活动,搭建与产业链主体间的深度交流平台,提高对接精准度、用信便利度,努力实现产业链主体走访对接率100%、建档覆盖面100%、服务需求满足100%。 目前,共走访对接产业链主体362户,授信2.61亿元。 扶持农户融入,延长“链身”—— 养殖产业链的初步形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其中,在临邑县临盘街道办事处,从事肉鸭养殖的有200余户,养殖户均与当地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且每只肉鸭纳入企业风险基金管理,宋家村的刘光泉就是其中一位。 在刘光泉的肉鸭养殖大棚,鸭子们正悠闲地觅食饮水,刘光泉有条不紊地添饲料、打扫卫生。凭着勤劳务实的干劲,刘光泉不断学习、摸索和实践,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随着鸭苗的不断增多,饲料钱和养殖保证金也逐渐上升,流动资金捉襟见肘,临邑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服务,为其办理了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并全额贴息,解决了刘大哥燃眉之急的同时,又为其降低了养殖成本。 临邑农商银行紧跟养殖户发展步伐,深入养殖基地走访调研,精准掌握实际需求,大力宣传适合养殖业发展的金融优惠政策,秉承“走访一户、对接一户、授信一户”的原则,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切实缓解各养殖主体“起步难、担保难、融资贵”问题,有效支持了禽类养殖户532户、8700余万元。(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