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农商银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振兴沃土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11月15日 点击:次 |
今年以来,莱芜农商银行持续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精准获取辖内蒜黄、山楂、花椒、黄桃、景观松、梳绒、畜牧养殖等产业客户清单,量身定制“兔绒贷”“蘑菇贷”“蒜黄贷”“花椒贷”等特色产业贷系列产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好事快办”原则快速发放贷款,为特色农业产业送去“金钥匙”,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截至9月末,该行实体贷款余额217.32亿元,较年初增长17.25亿元,增幅8.62%,贷款新增市场占有率居辖内金融机构首位,其中涉农贷款余额81.67亿元,较年初增长3.37亿元,增幅4.3%。 助力养殖户保障“肉盘子” “正当我为资金问题发愁时,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上门联系我,告诉我如何申请贷款,而且还帮忙申请贴息,服务太到位了。”济南市莱芜区美霞家庭农场负责人尚克学说。 该农场位于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唐上坡村,近期因购买饲料资金短缺,莱芜农商银行第一时间为其发放“济担信心提振贷”20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难题,进一步提振了养殖户的发展信心。 莱芜金三黑食品有限公司是研发、加工、销售莱芜黑猪等地方特色畜禽相关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是莱芜区公布的金融支持优先保障类企业。近期,莱芜农商银行得知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后,迅速行动,组织客户经理第一时间上门了解实际生产经营情况,本着“让客户少跑路”和落实“一次办好”的原则,在调查的同时一并收集相关贷款资料,仅用一天时间便为该企业紧急增加授信200万元,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为保障辖内居民的“肉盘子”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莱芜农商银行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创建为切入点,积极筛选产业规模发展较快的村庄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进行重点打造,成功创建省级样板村10家、市级样板村19家、县级样板村21家,发挥样板村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扩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覆盖面。同时,联合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等部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明信用”创建工程,推进整村授信工作,为村内所有适贷人群授信,做到有金融需求农户全覆盖,截至目前,共计授信17.7万户、368.88亿元。 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莱芜区西五龙口村现有居民395户,其中蘑菇养殖户100余户,建有蘑菇大棚350个,年出产蘑菇2100万斤,年经营收入超过3000万元。 近期,部分农户拟扩大蘑菇养殖规模,但资金短缺成为了村民的“心头病”。 了解到实际情况后,莱芜农商银行农高区支行主动与该村村委对接,深入了解掌握蘑菇养殖户的资金需求额度,通过该村微信群积极推介特色产业贷产品及优惠政策,第一时间向急需资金的18户蘑菇养殖户发放“蘑菇贷”农户小额贷款160余万元,有效解决村民的资金难题,让小蘑菇撑起农户“致富伞”。 莱芜农商银行围绕保障民生的农产品产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资金需求,畅通贷款“绿色通道”,简化办贷流程和手续,助力特色产业农户解决扩大生产等方面的资金难题,以“金融活水”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兔毛产业“绒”光焕发 莱芜区牛泉镇毕毛埠村的兔毛加工业较为发达,是山东兔毛、绒产品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毕毛埠村兔毛产业以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为主,目前该村有兔毛绒加工户158户,其中有8台以上梳绒机的9户,每台梳绒机正常周转资金约20万元。 今年以来,受前期兔绒产品积货、工人工资支付、设备维护等因素制约,资金周转问题让部分梳绒加工户皱起了眉头。 莱芜农商银行牛泉支行第一时间与莱芜区绒毛行业协会、村委、梳绒加工户对接,进一步摸清每户梳绒加工户的规模、资金需求等情况,安排专人“一对一”服务,并结合该村兔绒加工户数、生产规模、资金流量等实际,创新推出“兔绒贷”产品,为兔绒加工户注入“强心剂”。今年以来,莱芜农商银行为该村23户梳绒客户发放“兔绒贷”750余万元,让梳绒产业“绒”光焕发。(郭迎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