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五篇大文章

泰山农商银行:点亮特色产业“致富路”
 【字体: 】 2024年12月13日 点击:

  近年来,泰山农商银行立足辖内特色种植业,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根据其经营特点、资金需求、用款周期等情况,因地制宜为辖内特色产业种植户和企业制定专属服务方案,精准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截至11月末,该行支持各类新型农业主体贷款余额2.65亿元,较年初增加1165万元。

  农户喜上“莓”梢

  走进豪山前村李老三的草莓大棚,暖意融融,一派生机,红彤彤的草莓果躺在地上,层层叠叠,工人正在有序地采摘,李老三也一垄垄地查看草莓生长情况。

  “别看这些草莓今天还有点青,再三五天就能熟了,而且第一茬的草莓最大、品相也好、口感最甜。”李老三边走边向该行金融服务小分队介绍着。

  李老三是豪山前村的村民,因年龄较大,被很多工厂将其拒之门外。这几年一直在其他村民家的大棚帮忙干活,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老三也积攒了些大棚种植的技术。今年李老三手上宽裕了,琢磨着弄两个大棚搞草莓种植。要种草莓就得建大棚,一个大棚成本得20万元左右,还要买苗、买肥料,加上日常维护等,保守算了下也得四五十万元。一下拿这么多钱,老实巴交的李老三脸上又泛起愁容。

  该行金融服务小队得知其困难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上门服务,经过沟通交流、实地考察后,了解到该村草莓生产技术、种植规模、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于是向李老三推荐了“农户贷”融资方案。最终,该行仅用2天时间便为其发放贷款50万元,解了李老三的燃眉之急。李老三拿到资金后第一时间开工,两个大棚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

  如今,李老三的草莓还没有成熟就有了着落,有预约采摘的、有商超预定收购的,李老三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截至目前,包括李老三在内的17户莓农及合作社累计获得种植类贷款1638.90万元。从困境到希望,从梦想到现实,在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小小的草莓也成了李老三的“致富果”,也铺就了更多农户的“致富路”。

  讲好致富“菇”事

  走进省庄镇某生物公司,一座座菌菇日光拱棚拔地而起,历时9个月,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就成功建起了集食用菌棒生产、种植及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种植大棚里,一棵棵香菇像撑开的小伞,长势喜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

  提起食用菌种植,该生物公司负责人刘经理早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种植,那时候技术还不成熟,只能摸索着种养,后来因产量不高,效益不好,就停止种植而外出打工了。这些年,刘经理一直对种植食用菌念念不忘,于是在返乡后决定再创业一次。说干就干,从成立公司、招聘人员、建大棚,整整半年时间,刘经理的恒温大棚就已经建成。但在培养基料配置完成,准备购买菌种的关键阶段,资金出现缺口,企业发展出现困难。“员工工资得按月发、天气渐冷转恒温大棚成本高,菌丝入土前两个月能不能产生效益。”提到这些,刘经理忍不住叹了口气。“多亏了咱农商银行提供的1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我这个厂才一点点地发展到现在。”

  因为有多年的种植经验,刘经理种植食用菌得心应手,成了片区名副其实的食用菌种植“土专家”,而且还带动周边村庄不少农户加入到食用菌种植行列。“现在每天能产出300公斤左右的平菇、100公斤左右的香菇,短时间产量还会增加。”刘经理向该行金融服务队介绍道,“农商银行不仅帮咱渡过难关,服务也是顶呱呱啊,前几天给我开通的‘慧农通’使用起来太方便了,他们扫扫我这个收款码,货款就能实时到我银行卡了,省了一大笔提现费用嘞。”

  在加大信贷支持的同时,该行积极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持续丰富金融场景,开展全产品营销,服务质效显著提升。截至11月末,该行累计开通“慧农通”农户端1484个、交易金额达278.65万元,综合收单4288个,累计沉淀资金3.91亿元。

  长期以来,泰山农商银行始终秉持服务“三农”初心,立足辖区实际,深入挖掘辖区资源优势,积极支持特色种植业发展,精准对接客户服务需求,量身定制信贷产品,不断精简优化办贷流程,缩短审批时限,真正问农之需、纾农之困、解农之忧,助力农民实现增收,踏上“幸福路”。(凌莉莉 孙崇祯 徐龙)